圆周运动说课稿

时间:2024-04-08 05:38:30
圆周运动说课稿

圆周运动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圆周运动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圆周运动说课稿 篇1

大家好!各位评委好!我是来自平原一中的xxx,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圆周运动》。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说一下对这节课的设计,依次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和教学效果(多媒体展示)。

一、教材分析

我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多媒体展示)。我们先看一下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多媒体展示)。

1、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选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中的第五章第四节。圆周运动是在学习曲线运动以后,对特殊曲线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学习。由于圆周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性,所以需要来学习描述圆周运动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同时也是为后面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学习做好准备,也为以后学习天体运动和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做必要的准备。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学生终生发展的需求,结合本节的内容,从学生的认知程度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多媒体展示)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物体做怎样的运动叫圆周运动;

B、会用线速度及角速度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

C、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D、能够用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解决具体问题;

E、了解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周期和转速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导入,指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现象,学会从实物运动过程抽象成物理过程的方法,学会对知识进行迁移和类比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自然界的神秘,并知道是可以去探索和认识的,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加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严谨态度。

3、教学重、难点(多媒体展示)(1)重点

A、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定义;B、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C、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2)难点

A、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

宙斯盾与直线运动的速度有明显的相同和不同点,都是用比值定义法,瞬时值都有极限法的思想,但是这里先是用弯曲的弧,取其长度与时间的比值,就是线速度。线段从直线长度到弧长的转变,这是一个跨越,当时间很小的时候,得到的弧长就是位移,这又是一个跨越。那样学生理解起来是有困难的。角速度是用角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这个绕过的角度,从学生的认知角度讲,有需要一个跨度,心里接受能力是有障碍的。所以前面讲的是难点之一。

B、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这里需要区分匀速圆周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需要准确的理解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意义,才不会误认为它们具有相同的特点。概念的对比加深了学习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多媒体展示)

学生已经在前面学习了曲线运动,初步了解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和特点,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圆周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很普遍,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反过来,圆周运动又是特殊的曲线运动,而常见的匀速圆周运动更是特殊中的典范,学生会感觉有必要认真学习其规律,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也为以后探索、研究和控制生活中的这些运动做好准备。所以学生会有较高的学习热情。

三、教法学法(多媒体展示)

1、教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为“会学”,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节我将采取分组协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选取实验,分工进行探究、讨论和展示。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是必须适时地给予点拨和指导,比如选择好了实验对象,如何从实物抽象到物理简化模型的过程的分析方法,是教师必须指导的。对一些共性的知识和问题,教师需要作出归纳和总结,突出重点知识和方法。

2、学法课堂中,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思考学案上的老师提出的问题,分工协作,独立探索;生生互动,学生讨论、交流问题的答案和感悟。学习过程重在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课上课下通过推导公式,加强记忆,增强学习效果。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下面我重点来说一下我的教学设计。我从以下五个方面来介绍(多媒体展示):情境引入、探究教学、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1、情境引入

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指导思想。首先展示关于圆周运动的视频(过山车等)和图片(天体等)来打开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运动轨迹是圆的运动事例,把学生的思维活跃点专注到这节课的研究对象上来;然后自然而然的提出问题,这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运动,有必要去深入研究,那么如何来描述这些运动就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提出本节研究的重点,进入话题开始探究。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快使课堂活跃起来。

2、探究教学(多媒体依次展示)

根据前面列举出的圆周运动的事例,小组自行选择探究对象,根据学案上教师的提示,先从运动轨迹上探究如何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从而进入线速度的学习。

(1)线速度

学生先是从轨迹上来自主尝试定义线速度,然后是根据学案引导来完善这一定义。依次完成定义、度量表达式的方法、瞬时性的理解、矢量性和方向及物理意义。

(2)匀速圆周运动

教学过程围绕“匀速”两关键字进行,通过物体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本节的线速度对比,理解变速运动的本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3)角速度

利用学案和视频提示,学生再从半径扫过的角度上来考虑定义圆周运动的快慢,从而完成角速度的定义和表达式的书写,理解其物理意义。在讲解其单位时,可借助数学中弧度的定义,指明角速度的国际单位,强调应用时注意单位换算的问题。进而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角速度的意义。

(4)转速和周期

次两术语多用于工程中,学生知道定义即可,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强对周期物理意义的理解就可以。

(5)参量间的关系这些关系的教学,采取小组讨论、自主推导、交流展示的形式完成。意在培养学生对定义式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发现推导式的意义和应用时的注意事项。特别强调线速度与角速度间的关系式的理解。为了加强这一点的理解,后面会配有专门的巩固练习。

3、巩固练习(多媒体展示)

(1)概念的理解

因为本节课概念 ……此处隐藏8562个字……,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向心力的来源,并且对向心力的来源分析地比较仔细,因此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点。

(五)难点

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来源,尤其是在火车转弯问题中。

突破办法:组织学生多讨论,多做练习,对学生不太熟悉的火车车轮结构等问题借助演示图片加以说明,使学生更易理解。

二、教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讨论法,推理法和分析归纳法。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PowerPoint演示文稿以及图片,并辅以视频。

多媒体使用说明: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使空洞的语言描述得以形象地展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学法分析

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创设情境,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问题的讨论,并归纳总结出结论。过程中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当课堂教学的主体,帮助学生自觉、生动地进行思维活动。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学习方法,既培养了能力又发展了智力。

四、课堂教学设计

(一)引课

复习提问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相关知识,以及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

请同学举例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以此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主要过程

●汽车过拱形桥的问题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问题1:如果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或静止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如何?

问题2:如果汽车在拱形桥顶点静止时,桥面受到的压力如何?

问题3:如果汽车在拱形桥上,以某一速度v通过拱形桥的最高点的时候,桥面受到的压力如何?

引导学生分析受力情况,并逐步求得桥面所受压力。

分析过程:

(1) 确定研究对象;

(2) 分析汽车的受力情况;

(3) 找圆心;

(4) 确定F合即F向心力的方向;

(5) 列方程,得结论。

问题4:根据上式,结合前面的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a、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mg;

b、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汽车对桥面的压力越小。

问题5:试分析如果汽车的速度不断增大,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当速度不断增大的时候,压力会不断减小,当达到 时,汽车对桥面完全没有压力,汽车“飘离”桥面。

问题6:汽车的速度比 更大呢?汽车会怎么运动?(提示,此时汽车受力、速度、加速度如何)

汽车以大于或等于 的速度驶过拱形桥的最高点时,汽车与桥面的相互作用力为零,汽车只受重力,又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的 ,因此汽车将做平抛运动。

问题7:如果是凹形桥,汽车行驶在最低点时,桥面受到的压力如何?

问题8:前面我们曾经学习过超重和失重现象,那么试利用“超、失重”的观点定性分析汽车在拱形桥最高点,凹形桥的最低点分别处于哪种状态?

超失重现象不只发生在竖直方向运动的物体上,而是竖直方向是否有加速度,与速度方向无关。

强调:汽车做的不是匀速圆周运动,我们仍使用了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原因是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对于高速圆周运动同样适用。

汽车过桥问题,实质上是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由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mg及方向(竖直向下)恒定不变,因此当物体经过圆周上各个不同位置时,重力对物体做圆周运动的作用是不同的。

此处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竖直面内圆周运动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以外的向心力的来源。

●火车转弯的问题

展示火车沿直线运动情况,火车车轮的特殊结构。

问题1:请根据你了解的以及你刚才从图片中观察到的情况,说一说火车的车轮结构如何?轨道结构如何?

车轮内侧轮缘半径大于车轮半径,轨道将两车轮的轮缘卡在里面。

问题2: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时,所受合力如何?

问题3:如果轨道是水平的,火车转弯时火车做曲线运动,所受外力怎么样?

问题4:如果轨道是水平的,火车转弯时,做曲线运动,需要的向心力由哪些力提供呢?

问题5:火车的质量很大,行驶的速度也不很小,如此长时间后,对轨道和列车有什么影响?

问题6:如何改进才能够使轨道和轮缘不容易损坏呢?

提示:从分析向必力的来源着手。

设计 :使路面向圆心一侧倾斜一个很小的角度,使外轨略高于内轨,这样,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了向心力,外轨就不受轮缘的挤压了。

再次展示火车转弯时候的图片,提醒学生观察轨道的情况。

总结:

1、如果在转弯处使外轨道略高于内轨道,火车受力不是竖直的,而是斜向轨道的内侧。它与重力的合力指向圆心,成为使火车转弯的向心力。

2、如果根据R和火车行驶速度v适当调整内外轨道的高度差,使转弯时所需要的向心力完全由重力G和支持力FN的合力提供,这样外轨道就不再受轮缘的挤压了。

问题7:当轨道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和转弯半径R确定的时候,速度多大时轨道不受挤压?

问题8:如果火车实际行驶的速度大于此速度时,向心力应该由哪些力提供?如果小于此速度又怎么样呢?

引申:公路转弯处路面的特点。

●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就教材58页“思考与讨论”展开讨论。

然后以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宇宙飞船为例做些说明,当飞船距地面高度为一、二百千米时,它的轨道半径近似等于地球半径R,航天员受到的地球引力近似等于他在地面测得的体重,除此之外,他还可能受到飞船座舱对他的支持力FN,引力与支持力的合力为他提供了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当 时,座舱对航天员的支持力FN=0,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

总结:其实在任何关闭了发动机,又不受阻力的飞行器中都是一个完全失重的环境。

此处观看1分钟视频。

说明:因为在下一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中对此类问题有更详细的阐述,所以在此处仅作简单介绍,使学生简单了解。

(三)巩固练习

针对“汽车过桥”和“火车转弯”分别设计两道例题,再做两道拓展习题。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来完成,再进行适当补充。

(五)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第八节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一、汽车过桥问题 二、火车转弯问题 例题

受力分析图 受力分析图

计算式 计算式

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

三、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板书设计说明:板书着重给学生做出规范的受力分析和解题示范,以及展示本节课主要内容。

六、教学效果预测

我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正确判断向心力的来源会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加从容的解决圆周运动问题。

《圆周运动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